1、在 O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B)

A. 数据链路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 D. 应用层

解析:传输层使用端口号为应用层的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而网络层仅仅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内容是(C)

A. 网络的层次 B. 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 协议的内容实现细节 D. 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解析: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计算机网络及其构建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功能的实现细节(例如采用何种软件),则是遵守这种体系结构的具体实现问题,并不属于体系结构本身所描述的内容

3、TCP/IP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A)

A.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 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 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 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解析:这题记住,没有多少解释

4、在 TCP/IP 结构中,直接为 ICMP 提供服务的协议是(B)

A.PPP B.IP C.UDP D.TCP

解析:ICMP 也是 TCP/IP 体系结构网际层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协议,使用 ICMP 协议封装的协议数据单元,还需要使用 IP 协议封装成 IP 数据报,之后才能发送。也就是说,IP 协议直接为 ICMP 协议提供服务。而 PPP 协议属于 TCP/IP 体系结构网络接口层,它可以直接为 IP 协议提供服务,而不是直接为 ICMP 协议提供服务。

5、在 OSI 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B)

A. 对话管理 B. 数据格式转换 C. 路由选择 D. 可靠数据传输

解析:应用层的下层是表示层,表示层的任务是实现与数据表示相关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字符集的转换、数据格式转化、文本压缩、数据加密以及解密等工作,对话管理属于会话层功能,路由选择属于网络层,可靠数据传输属于运输层的功能,对于无线链路,还属于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6、在 OSI 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C)

A. 应用层 B. 表示层 C. 传输层 D. 网络层

解析: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某层为其相邻上层提供服务。在 OSI 参考模型中,传输层为其相邻上层会话层直接提供服务

7、对于 POP3 协议接收邮件时,使用的传输层服务类型是(D)

A.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 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 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 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解析:POP3 协议需要享用运输层的 TCP 协议所提供的服务,也就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8、题目有些抽象,记结论:

  • 路由器功能层分三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 交换机功能层分两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 集线器功能层分一层:物理层

9、假设 OSI 参考模型的应用层欲发送 400B 的数据 (无拆分),除物理层和应用层之外,其他各层在封装 PDU 时均引入了 20B 的额外开销,则应用层数据传输效率约为:(A)

A.80% B.83% C.87% D.91%

解析:OSI 模型一共 7 层,除去物理层和应用层两层,其他五层都引入了 20B 额外开销,因此效率约为 400B/(5*20+400)=80%

10、下列 TCP/IP 应用层协议中,可以使用传输层无连接服务的是(B)

A.FTP B.DNS C.SMTP D.HTTP

解析:在 TCP/IP 应用层协议中,UDP 服务提供的是无连接服务,本题中只有域名解析协议 DNS 需要享受运输层 UDP 协议所提供的无连接服务

11、在 OSI 参考模型中,提供分组在一个网络 (或一段链路) 上传输服务的层次是(B)

A. 应用层 B. 数据链路层 C. 运输层 D. 网络层

12、TCP/IP 体系结构的网络接口层对应 OSI 体系结构的是(A)

I. 数据链路层 II. 物理层 III. 网络层 IV. 运输层

A.I、II B.I、IV C.II、III D.II、IV

13、TCP/IP 协议族的核心协议是(C)

A.TCP B.UDP C.IP D.PPP

14、在 OSI 参考模型中,直接为网络层提供服务的是(D)

A. 应用层 B. 物理层 C. 运输层 D. 数据链路层

15、假设 OSI 参考模型的应用层欲发送 600B 的数据 (无拆分),除应用层外,其他各层在封装 PDU 时均引入 20B 的额外开销,则应用层数据传输效率约为 (C)

A.68% B.76.8 C.83.3% D.96%

16、两主机的链路长度为 60m,链路带宽为 10Mb/s,信号的传播速率为2.0×108m/s2.0\times10^8m/s,其中一台主机给另一台主机发送 1b 信息,当主机接收完该信息共耗费多长时间

解析:发送时间:1b/10Mb/s=107s10^{-7}s,信号的前端传播了2×108×107=20m2\times10^8\times10^{-7}=20m

剩余接收时间为60/2×108=3×107s60/2\times10^8=3\times10^{-7}s,总时间为4×107s4\times10^{-7}s

结论:若主机在以一段链路上连续发送分组,则总时延为所有分组的发送时延加上信号在这一段链路上的传播时延

假设分组等长,各链路长度相同、带宽也相同,忽略路由器的处理时延,若 n 个分组,m 段链路,则总时延为多少:

  • n 个分组的发送时延
  • 1 个分组的发送时延 *(m-1)
  • 1 段链路的传播时延 * m

17、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 x (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 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 d (s),带宽为 b (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 s (s)。在分组交换时,报文可被划分成若干个长度为 p (bit) 的数据段,添加首部后即可构成分组假设分组首部的长度以及分组在各节点的排队等候时间忽略不计。问再怎样的条件下,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要大?

  • 电路交换总时延为建立时间 s + 发送时延 x/b + 传播时延 kd=s+x/b+kd

  • 分组交换时延:发送时延 x/b+1 个分组发送时延 (k-1)*p/b+k 段链路传播时延 kd=x/b+(k-1)*p/b+kd

  • 截得 s>(k-1) p/b

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 x 和 (p+h)(bit),其中 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 h 为每个分组的首部,其长度固定,与 p 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 k 段链路。链路带宽为 b (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 p 应取多大?

解析:总时延D=p+hbp+p+hb(k1)D=\frac{p+h}{b}p+\frac{p+h}{b}(k-1),D 对 p 求导,得到 D 最小时,得到p=xhk1p=\sqrt{\frac{xh}{k-1}}

18、主机甲通过 1 个路由器 (存储转发方式) 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 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 10Kb 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 1 个大小为 8Mb (1M=10610^6) 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开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为 (D)

A.800ms,1600ms B.801ms,1600ms C.1600ms,800ms D.1600ms,801ms

解析:

  • 报文交换,路由器先接受完整报文:8Mb/10Mbps=800ms,在进行转发,8Mb/10Mbps=800ms,总时间为 1600ms
  • 分组交换,路由器边接收边转发,总时间为报文的发送时延 + 1 个分组的发送时延 = 8Mb/10Mbps+10Kb/10Mbps=801ms